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工厂”,默默无闻地承担着排除毒素、调节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等重要功能。然而,肾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因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一、肾脏的“工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排泄废物: 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调节血压:肾脏分泌肾素等激素,参与血压的调节。
维持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钠、钾、钙、磷等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
活化维生素D:肾脏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促进钙的吸收,维持骨骼健康。
二、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肾脏在“求救”
水肿:眼睑、面部、下肢等部位出现水肿,尤其是晨起时明显。
排尿异常: 尿量减少、夜尿增多、尿液颜色改变、尿中泡沫增多等。
乏力、食欲不振: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毒素蓄积,引起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高血压: 肾脏疾病可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贫血: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三、这些人更要关注肾脏健康!
糖尿病患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导致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导致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肥胖人群: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
有肾脏病家族史者: 部分肾脏病具有遗传倾向。
长期服用药物者: 某些药物具有肾毒性,长期服用需警惕肾脏损害。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更易发生肾脏疾病。
四、保护肾脏,从点滴做起!
↑这些不健康的行为都会伤害您的肾脏
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损害肾脏健康。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您的肾脏健康,我们共同守护
姜宗培
内科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腹膜透析学组组长、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腹膜透析学组总干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委、获历届岭南名医称号。现任为肾内科特聘教授及学术带头人。专业特长: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2012年调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大内科主任、肾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省临床肾脏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曾德望
内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医学博士
出诊时间:周五 8:00-12:00
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肾内科学副主任医师,现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体外循环设备工程与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文章4篇。主编著有《肾脏内科临床诊治和综合治疗》。专业特长: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5年,擅长急慢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疾病的诊疗,以及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建立、腹膜透析等技术。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肾脏健康的疑问,欢迎来院咨询,让我们携手行动,关注肾脏健康,远离肾脏疾病。